綜合描述

雌雄鳥外形相同,身體褐色帶有深褐色及灰黃色斑紋,頭頂及身體背面褐色帶有暗褐色及灰黃色斑紋。頭上有角羽,角羽末梢橘黃色。面盤褐色,眼先灰白色,胸及腹部淺褐色有黑褐色橫斑及矢狀軸斑,胸部上方縱斑較密集,因此顏色明顯地較腹部深暗。翼暗褐色,肩羽下有一列白色斑點。尾羽短小,暗褐色有淺褐色橫斑。喙橄欖灰色,跗蹠密布羽毛,腳爪呈橄欖灰色。少數個體羽色偏紅,或呈明顯的深紅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全世界僅分布於亞洲東緣琉球群島至菲律賓呂宋島間的系列小島上。台灣僅分布於蘭嶼島,綠島或台灣本島都沒有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4個亞種,條列如下:O. e. elegans 分布於琉球群島。O. e. interpositus 分布於大東島。O. e. botelensis 分布於蘭嶼。O. e. calayensis 分布於巴丹群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為夜行性動物,棲息在蘭嶼島上的茂密樹林中,尤其喜歡有巨大老樹的成熟林,但也會到樹林外覓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優雅角鴞在台灣是蘭嶼特有亞種,僅分布於蘭嶼島,在島上局部地區普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主要以昆蟲為食,直翅目、甲蟲、蛾類、蜘蛛、蜈蚣等佔食物出現次數的67%,雌鳥與雄鳥的食性類似,但是飛行性的昆蟲在成年雄鳥食物中所佔的比例較高,地面昆蟲在雌鳥食物中所佔比例較高(Lee & Severinghaus2004)。獵物的體型大多大於2cm,多半在4至5cm之間,最常見的食物是大型的直翅目昆蟲,但是也會包括少數爬行動物、蛙類及綠繡眼等小型鳥類。覓食高度涵蓋地面到樹冠層,但以6至10公尺間最為常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在成熟林中活動的個體,有些全年使用同一棲地,其它會在生殖季後移往它處,包括移往沒有樹林的灌叢地區;有些個體會在求偶期四處競爭可用的巢區以便繁殖。除了成熟樹林外,也有部分個體棲息在蘭嶼島四周的灌叢矮樹地帶,若是當地有小片樹林,這些個體可能全年以小樹林為主要的生存棲地。若是當地沒有樹林或是樹林面積太小,這些個體會在冬季末期開始移往較適於繁殖的環境,尋找繁殖機會(Severinghaus2002)。在繁殖期間有領域性,但是並不介意其它個體在領域中覓食, 但是若有個體在領域中鳴叫求偶, 則會受到驅逐或攻擊(Severinghaus 2000)。基本叫聲是「呼呼—,呼呼—」,雌鳥另外也會發出「要!要!」等叫聲。緊張或受到驚嚇時,也會發出似貓叫春的怪聲,害怕時則會發出一連串短促快速的「唧唧唧」驚叫。交配前雌雄鳥會互相以「呼呼」及「要」互相呼應,交配時雄鳥會發出高亢快速的「唧唧唧」叫聲,但是不像驚叫聲般尖銳(劉小如198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以一夫一妻制進行繁殖,雖然有時會有偶外交配的情形發生,但是極少偶外受精產生子代。配偶關係可能維持數年,但也有很多一年即更換配偶的案例。有些個體在2歲時即開始配對產卵,但是雄鳥通常要到4歲以後才會繁殖成功,少數雌鳥在2歲也能繁殖成功。繁殖個體僅佔族群總數量的60%左右。通常3月底開始配對,主要利用樹洞繁殖,每窩的產卵數為1至3枚,但多數是2至3枚卵,卵與卵之間常間隔2天。孵卵需要約30天,完全由雌鳥負責。雛鳥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照顧,約需要30天才能離巢,離巢後親鳥依然會提供食物數天至數星期之久,幼鳥才會離開巢區獨立(Severinghaus 200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少數當地人已開始使用農藥,而角鴞的主要食物是昆蟲,農藥可能會影響昆蟲的數量。地方人士近年開始以導覽觀賞優雅角鴞為招攬遊客的手段,推廣生態旅遊,若在導覽過程中能避免干擾角鴞,同時能控制遊客的活動地點與行為,不要對角鴞繁殖成功率造成負面影響,應能達到兼顧角鴞保育及旅遊發展的雙贏目的。颱風對蘭嶼的棲地有時會造成極嚴重的破壞,也常因此而導致角鴞的繁殖失敗。在族群健全的情況下,此種天然災害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嚴重,但若族群原本已十分脆弱,重大天災的影響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休養方能恢復,若再加上日益嚴重的人為壓力,族群平衡必然會大受打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威脅

優雅角鴞在蘭嶼島上現存各邊緣地區中的密度很低,繁殖成功率也很低,大量人為干擾應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邊緣地帶的面積與分布,已因人類開發範圍的擴張而增大,最適於優雅角鴞生存的樹林棲地面積也逐漸減少;為建築所需而大量破壞山林開採砂石,擴建公路與機場,地方人士不斷拓展墾殖面積,加上火耕失控的頻率增加,均為蘭嶼角鴞的生存環境帶來日漸增高的壓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優雅角鴞於1974年修訂的狩獵法施行細則中,被列為珍貴稀有的鳥類。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其為珍貴稀有的動物,野生動物保育法也將優雅角鴞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優雅角鴞在華盛頓公約 (CITES) 中被列入第II級名錄,受到國際法的保護。在『世界受脅鳥種』一書中被列於「接近受脅」等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otos表示有角的貓頭鷹,elegans 表示好的、優雅的。botelensis 指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Kuroda, 1928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