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17cm,雌雄鳥的羽色略有不同。雄鳥喙鉛青色,虹膜黑褐色,額至後頭為鼠灰色、向後漸濃,後頭兩側各有一紅色斑,臉及頸側白色,耳羽後有一黑褐色橫斑,腮、喉白色,背及肩羽為黑色,下背至腰密布白色橫斑,翼羽黑色、有白色橫斑點,胸、腹及尾下覆羽淡灰褐色、具有顯著的黑褐色縱斑,尾黑色,尾羽中央一對無白斑,其餘尾羽先端及外側有白色橫斑,腳灰綠色。雌鳥後頭兩側無紅色斑,其餘部分與雄鳥相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全世界僅分布於亞洲,如西伯利亞東南部、朝鮮半島、中國東半部、喜馬拉雅山區、中南半島、海南島、台灣、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一般並不做長程遷移。台灣普遍分布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區(翟鵬1977,沙謙中1986,顏重威 1984)。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啄木鳥科啄木鳥屬的一員,啄木鳥屬目前有20種(Dickinson 2003),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的古北區及東洋區,其中大部分分布於亞洲。本種分為15個亞種(Dickinson 2003),台灣的小啄木屬於D. c. kaleensis,Dickinson (2003)認為D. c. kaleensis僅分布於台灣,為台灣特有亞種。但Clements (2007)則認為本種有11個亞種,將nagamichii 與 obscurus 併入D. c.kaleensis 亞種,nagamichii 與 obscurus 分別分布於中國雲南以及華南,在外形及地緣上與台灣的D. c. kaleensis 亞種最為接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森林內,大多在闊葉樹林內出現,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喜攀爬於樹幹或樹枝上,搜尋樹幹內或樹皮間的昆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小啄木在台灣為常見的留鳥,無明顯的季節遷移現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啄食時,以尾羽抵住樹幹,快速敲擊樹幹。以藏身於樹幹的昆蟲為食,覓食方式主要為啄木(peck)與覓啄(glean),與台灣其它兩種樹棲啄木鳥相比,本種的體型較小,以覓啄方式進食的比例較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在樹幹上行進時,呈螺旋狀貼近樹皮快速跳躍前進,少作長距離飛行,多在樹與樹之間作短程飛行,飛行時速度甚快,成波浪狀前進。叫聲為清晰、尖銳如「唧、唧、唧、」的重複聲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本種鑿樹洞為巢,雌雄鳥共同分擔孵卵及育雛工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小啄木在全世界的分布相當廣泛,並未遭受重大的生存壓力。
屬一般類,並未列名受脅及保育鳥種,本種及其棲息環境均未遭受重大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威脅

小啄木目前在台灣的分布十分普遍,沒有明顯的直接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Dendrocopos 源出希臘文,是「樹擊」的意思,原意是指啄木鳥啄木的行為。canicapillus是拉丁文「灰冠的」意思,應是指小啄木灰黑色的頭頂。kaleensis意義不明,但因為命名者斯文豪的模式標本來自接近台南的嘉南平原,猜測是「嘉義的」意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kaleensi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