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蒼鷹

綜合描述

體長47至59cm。雌鳥體型明顯較大。臉灰黑色,有明顯白色眉線,雌鳥臉部常雜有白斑。眼黃色,老鳥轉為橙色;蠟膜黃綠色。雄鳥背面深灰、藍灰或灰褐色,雌鳥背部通常較褐。腹面白色,喉部有黑色細縱紋,頸部以下密布甚細的灰褐色橫紋,雌鳥腹面的橫紋較粗。尾羽褐色、或深灰色,約有四道深色橫帶,尾下覆羽白而蓬鬆。幼鳥臉褐色,由許多細密縱紋組成。眉線米黃色,不若成鳥明顯。眼黃綠色。背面褐色、雜有許多白斑。腹面淺皮黃色,密布黑褐色水滴狀縱斑,脛羽上的縱斑細長。喙鉛灰色。腳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廣布於整個北半球各大洲北部。少數族群會向南度冬,東北亞及日本本州以北的部分族群會至華南、日本四國以南度冬。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以往度冬的紀錄並不多,通常在中高海拔山區(海拔1,300至2,300公尺),包括宜蘭縣鴛鴦湖、台中縣思源、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等處。每年春季過境期在台北縣觀音山有多次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10個亞種,與臺灣有地緣關係者有2個亞種,分布於日本的 fujiyamae 亞種,以及分布於西伯利亞、蒙古、新疆、東北的 schvedowi 亞種。臺灣所見者為繁殖於日本的 fujiyamae 亞種。華南地區冬季所見的亞種則為 schvedowi。schvedowi 亞種不會過來臺灣,而 fujiyamae 亞種也不會到華南地區,形成度冬地的隔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偏好高大的針葉林或落葉林,棲於林間較空曠處或林緣。來台度冬者偏好中高海拔山區,顯然具有相當好的耐寒能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蒼鷹在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於分布區域內多數族群為留鳥,僅少數會向南度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中型鳥類及哺乳類為食,種類相當多樣化,也包括其它猛禽及貓頭鷹。於森林內或森林邊緣的空曠處獵食,通常利用樹林的掩護自枝頭發動突襲,以尾隨緊追的方式追逐獵物,但不會持續太長的距離;也會沿林緣低飛巡弋,突襲所遇到的獵物。可以在空中也能在地面捕捉獵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獨居,常於高大的枯枝上佇立甚久。遷移時單獨飛行,性兇猛,會主動衝擊挑釁比牠大的猛禽。非繁殖期並不鳴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臺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蒼鷹在臺灣的數量稀少,僅於少數地區可見,以往曾有被人獵捕的案例,但近年已無此情形,並無明顯受脅或相關的保育問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威脅

國際鳥盟及IUCN 紅皮書並未列為受脅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在國內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包含於隼形目)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在國際上受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整個隼形目均列入附錄II;國際鳥盟及IUCN 紅皮書並未列為受脅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Accipiter 拉丁文意指「鷹」;gentilis 拉丁文意指「高貴的」。學名全意為「高貴的鷹」。亞種名 fujiyamae 意指「富士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Swann & Hartert, 192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