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虎斑頸槽蛇臺灣亞種
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虎斑頸槽蛇臺灣亞種
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虎斑頸槽蛇臺灣亞種
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虎斑頸槽蛇臺灣亞種
虎斑頸槽蛇臺灣亞種
虎斑頸槽蛇台灣亞種,台灣赤煉蛇,臺灣赤煉蛇,紅脖游蛇,虎斑游蛇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臺灣赤煉蛇是一種中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20公分,在其頭頸部有一黑色橫帶,其後緊接著為一黃橙色的寬橫帶。而在頭頸部之後,全身盡為黑黃相間的棋盤狀花紋的分布,一般而言,黑色的斑塊會比黃色斑塊為大。臺灣赤煉蛇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於夏季產卵,每窩可產卵8到47枚,孵化期約1個半月,初生仔蛇全長約16公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王緒昂 資料提供:王緒昂 來源學名: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臺灣赤煉蛇為臺灣特有亞種蛇類,在臺灣全島1000公尺至2000公尺以上之中高海拔地區都有發現紀錄。此外,在中國(除西北地區外)都有分布,於蘇俄的東部、韓國及日本也有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王緒昂 資料提供:王緒昂 來源學名: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上次更新:2013-11-06

棲地

臺灣赤煉蛇主要棲息於山區溪流、山澗、森林底層等潮濕的環境。於發怒時,臺灣赤煉蛇的體型和動作都與眼鏡蛇相似,而上頷後方有一對毒牙及頸腺,曾造成日本2例咬人致死的紀錄,在中國也有嚴重咬傷人的案例。在台灣雖無臺灣赤煉蛇傷人的相關報導,但仍須小心因應。臺灣赤煉蛇為白天活動的蛇類,主要以蛙類和蟾蜍為食,也有捕食魚、鳥和鼠類的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王緒昂 資料提供:王緒昂 來源學名: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 (Maki,1931) 上次更新: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