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子實體扁平形,平伏,可與基質分離,150-300微米厚,膜質-近蠟質。子實層表面灰橘色,齒狀-針齒狀,廣泛地具裂痕;邊緣較淡,相當決然,稍微纖絲狀,經常反捲。表面突起獨立或互相融合,鑽形的或扁平的,大小不一,可達1.5毫米長。菌絲雙系,生殖菌絲含扣子體。菌絲層相當均一,由髓層組成,結構相當鬆散;生殖菌絲無色,明顯,2.5-5微米寬,薄壁至厚壁;骨骼菌絲無色或帶黃色,不分支,2.5-7微米寬,厚壁至幾乎實心。次子實層加厚。菌髓結構緻密。骨骼囊狀體數多,先端膨大且被結晶。擔子13-17 × 4.7-5.2微米,四孢型。擔孢子平滑,薄壁,4-4.5 × 2.7-3.1微米,無反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teccherinum robustius 上次更新:2020-02-13

分布

台灣。南投: 東埔,沙里仙溪林道入口,海拔1250公尺,闊葉樹枝生,1993年10月24號,Wu 9311-40 (TN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teccherinum robustius 上次更新:2020-02-13

鑑別型特徵敘述

Maas Geesteranus (1974) 認為此種是悅色齒耳菌(Steccherinum laeticolor)的同物異名,然而在檢查後者的模式標本時,Eriksson et al. (1984) 確信此兩種為不同物種。由於骨骼囊狀體被結晶以及橢圓形的擔孢子等特徵,台灣的標本在此研究中暫時採用粗壯齒耳菌(Steccherinum robustius)名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teccherinum robustius 上次更新:2020-02-13